本文转自:羊城晚报在线全职美工
海上丝绸之路也是一条“香料之路”
学者带您探究岭南所见证的中外香药文化交流
暨南大学教授曹晖
晾晒香珠
东汉前期镂雕莲瓣纹陶熏炉
通过海丝进口外来药物以天然香料居多。图为小豆蔻
香珠成品
文/羊城晚报记者 黄宙辉 实习生 许顺瑾 通讯员 李明晖
图/广州博物馆在线全职美工
从广东人熟知的煲汤药材,到凉茶里的草药,再到火锅中的秘制调料,其中充满魅力的香料竟有不少都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!——海上丝绸之路,不仅是丝绸、陶瓷等贸易之路,还是一条满载奇香异草的“香料之路”。
7月19日,广州博物馆“广为人知”社科学堂进行了一场“香”气四溢的讲座。暨南大学岭南传统中药研究中心的曹晖教授以《岭南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药物中外交流活动》为题,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广州在这条“香料之路”上的重要地位。
当晚,广州博物馆打造的“非遗一夏”暑期系列活动也迎来首秀——“‘香’约非遗,防蚊香珠手链DIY”,领游客深入探索中国制香的悠久文化。
岭南进口的香料曾是“奢侈品”
曹晖教授指出,自秦汉开始,中国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,把丝绸、茶叶和瓷器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地;同时,用商运交通工具(骆驼、船)贸易交换回来不少外来物品,香料是其中一大外来物品。
“三保太监”郑和七次航海到过30多个国家,历经东南亚如真腊(今柬埔寨)、满刺加(今马来西亚马六甲)、苏门答腊(今印尼所属)、勃泥国(今文莱)等,最远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海口。返国时,他们先后带回犀角、羚羊角、片脑、豆蔻、芦荟、大枫子、木鳖子、胡椒、阿魏、没药、乳香、血竭、苏合油、沉香、木香、丁香、安息香等药物。
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,广州等城市承接香药的进出口贸易。这些香料包括沉香、檀香、丁香等,经由海路贸易进入中国,供应宫廷和民间药用。
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、文化最为发达的时期,好闻、好吃、重量轻、价格高的香料在古代具备了“奢侈品”的特征。
“自从胡骑起烟尘,毛毳腥膻满咸洛。女为胡妇学胡妆,伎进胡音务胡乐。火凤声沉多咽绝,春莺啭罢长萧索。胡音胡骑与胡妆,五十年来竞纷泊。”唐代崇胡现象盛行,元稹诗《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·法曲》形象生动描述了唐朝人崇胡的景象。
“唐朝人对外来物品和文化的推崇,使波斯、印度及东南亚各国的药物备受青睐。这必然扩大了外来药物,尤其是香料药物的引入。”曹晖介绍,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口外来药物以天然香料居多,包括小豆蔻、丁香、肉桂(锡兰肉桂)、草果、八角、茴香等。
在描绘北宋都城东京(今河南开封)及汴河两岸繁荣景象的《清明上河图》中,有一个名为“刘家上色沉檀拣香”的场景。令人惊叹的是,这家官府特批的香料店正在出售沉香、檀香和上好的乳香,证明了这些珍贵香料在宋朝时已经广泛使用,展现了当时中外丰富的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。
海丝贸易深刻影响生活
在讲座中,曹晖教授介绍了通海丝贸易引进的外来药物的诸多用途,“外来药物,主要用于信仰、饮食(调味香料)、美容、熏香(佩香)、医疗等方面,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”。
宋朝真宗时梅询、神宗时赵扑、徽宗时蔡京、南宋赵鼎等都是焚香熏香的热衷者。《陈氏香谱》记载:“凡欲熏衣,置热汤于笼下,衣覆其上,使之沾润,取去,别以炉爇香,熏毕,又叠衣入笥箧,隔宿衣之,外包美工余香数日不歇。”而熏香所用的檀香、乳香、沉香等香料,便是外来药物。
记者留意到,正在广州博物馆展出的“岭海同风——广州合浦历史文化联展”,也展示了一批与香文化有关的宝贝——西汉彩绘陶熏炉、合浦汉墓出土龙脑香、广州南越王墓出土乳香、西汉铜熏炉等,系统介绍了岭南熏香风气的发展演变过程。
此外,南宋陈元靓《事林广记》中提到的“假鳝面法”和“法鱼发”,也充分展现了外来香料广泛运用在饮食方面,像胡椒、莳萝等调料,丰富了古代饮食文化。唐代孙思邈在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《千金翼方》中提供的美容秘方,如“却老去皱面膏”和“治七孔臭气”方,也常使用如沉香、丁香等外来香料。
装修有关外来药物在医疗方面的运用,有一个小故事特别有趣。相传广州城内的光孝寺内有一口水井,井水清凉、甘醇,对咽喉及燥热疾病有显著的功效,一时之间求饮者众。后经寺内住持发现,乃因井旁诃子树果实掉落井中所致。据了解,诃子的原产地是印度。在古代,诃子被称为“波斯舶上来者”,说明它很早就通过海上贸易传入中国。《岭南异物志》记载:“每子熟时,有佳客至,则(光孝寺)院僧煎汤以延之。”刘禹锡也在《传信方》中记载:“治痰嗽咽喉不利方:诃黎勒(诃子)其子未熟时,风飘堕者,谓之随风子,曝干收之,彼人尤珍贵,益小者益佳,治痰嗽咽喉不利,含三数枚殊胜。”唐代的“诃子汤”发展至今,已变成了现代的“上清饮”。
外来药物在岭南本土化
“广州作为‘一带一路’上的重要节点城市,自古就是进出口传统中药的主要口岸,在外来中药贸易方面占据主要地位。”曹晖教授指出,频繁的对外贸易交流和人口流动,岭南中医药文化在形成自身特色的同时,使广州为代表的岭南中医药地域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,呈现出一种开放的文化姿态。
《中国药典》收载常用的中药材近600种,许多曾经的外来药物或在岭南寻找到合适的生长环境,落地生根,已然一副土生土长的姿态(如石牌藿香),或中国找到类似的国产品替代外来品(如沉香)。
由于亚热带气候和地理环境,岭南孕育了独特道地中药(习称“南药” )。而外来药物经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传入岭南,经历了中医药文化吸纳和消化之后,它们的外来血统渐渐隐藏了起来,变成了地地道道的“南药”在线全职美工,融入中国传统医学大家庭之中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。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,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。联系方式:451255985@qq.com,进行删除。